“天宁一号”文化科技创新园建筑设计

项目地点:北京,中国
设计起止时间:2018.11—2018.12
建筑面积:8.3万㎡(其中地上约4.3万㎡)
设计团队: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U10工作室
设计人员:于海为,吕妍,贺帆,冯晴
业主:北京天宁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



项目概况
本项目位置为原“北京第二热电厂”旧址,地理位置优越,地处北京市核心区。基地北侧紧邻莲花池东路,南侧为天宁寺前街,东侧为西二环主干道,西侧为手帕口北街,东邻北京城里最古老的寺庙——天宁寺仅一墙之隔。
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.93 公顷,总建筑面积为地上43000 平方米,地下40000 平方米(不含主厂房内分隔面积),容积率0.54,建筑密度30%,绿地率保持不变,原有建筑高度保持不变,新建建筑高度≤18 米。项目分为三区,自西向东分别为A 区(新建建筑),B 区(原二热厂改造建筑),C 区(新建建筑及公园)。基地南侧有13000 平方米的预留市政供热热水炉用地,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。

总体设计理念   
1、史
千余载花繁名刹,四十年热贯京城
天宁寺片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,源起西周的册封国蓟丘,历经燕国都城蓟城,隋唐治所蓟城,辽代陪都南京,至金代都城金中都时达到鼎盛。其片区格局从封闭的里坊制向开放的街巷制过渡,按横街规划。迄今1600 余年的天宁寺是唐、辽、金三朝古城中唯一现存的地面标识,曾一度作为辽南京太庙的所在地,承载着太多历史的记忆。 二热厂作为北京冬季采暖供热的重要热源,40 多年来,为首都的热电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。180 米高的烟囱在17 年间作为北京的制高点存在。当历史建筑遇上当代工业遗产,如何解这道“时间”留下的题目?使二者在形式上共存的同时,达到和谐共荣?
2、视
云拨穿望古寺影,落垣忽现高屋瓴
基地现有建筑对天宁寺北侧城市可视性存在严重遮挡,周边道路状况也使天宁寺的可达性降低。现拆除北侧现有建筑,打通莲池东路观赏天宁寺的视线走廊;平整东侧场地,整治公共环境,打造贯穿南北的天宁寺寺墙公园。二热厂被现状西北角建筑遮挡,北立面墙体经改造已体现不出工业建筑的特征。打开西北街角,拆除厂房北墙,展示厂房结构构件及大尺度贯通空间。
3、拾
天宁又见玉人来, 老厂再立新楼台
历史上的天宁寺热闹繁华,明末开始,便是京城赏花、拜佛的最佳去处。项目为天宁寺及寺墙公园注入现代都市的活力元素,北侧辅以美术馆、天宁寺片区博物馆、咖啡、书店等休闲文化功能,南侧临近学校辅以商业、教育类功能。
针对主厂房改造,拆除主厂房外附属建筑,保留原二热厂房、水管锅炉、蒸发站、烟道的基本空间结构,将其混凝土结构柱、加腋梁、屋顶钢桁架等作为新建筑的结构支撑,同时保留原有工业设备作为工业艺术元素,尊重厂房内部结构进行工业化立面改造,厂房内部更新为灵活组合方式的办公空间,西侧增建服务片区的商业、餐饮、办公等配套功能,建筑格局呼应历史街巷制横街肌理。项目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,强调原有工业文化特征,使历史遗产和工业资源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,体现时代精神。
4、适
同走今夕时光路,共造城中锦绣园
此片区的城市更新旨在寻求时间轴与空间轴的平衡,厂与寺的平衡,价值与情怀的平衡。东西向打通城市空间,结合片区编年史营造时间轴;南北向梳理城市脉络营造空间轴,打造以艺术文化为中心的城市公园。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诠释历史。厂与寺由当初的历史对峙转化为当下的和谐共荣。在寻求土地和商业价值的同时,兼顾人文情怀和城市贡献,营造一个适宜历史、城市、环境的“天宁一号”文化科技创新园区。

Info
Back
Facebook Tweet weibo
©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403号 京ICP备15024055号-3